Play

聲景導聆 :

有好一陣子,我因為協助李偉傑導演的作品”和禾歲記”,身為編劇的我經常造訪貢寮。為了就是要感受這個地方的人與土地的關係。山城這片水梯田有著迷人的景致,隨著季節更迭風景殊異,而伴隨在此的生物旋律也十分繽紛好聽。尤其是各種青蛙鳴唱,讓山城清幽的生活增添熱鬧的氣息。

錄音師: 范欽慧
錄音機: Sound Devices 702
麥克風 : 兩支 Sennheiser MKH8040

貢寮水梯田

位於貢寮區吉林里的水梯田,處於森林與水域交界地帶,過去有超過百年歷史的連續大面積的水梯田地景,近年在老農凋零與不符經濟效益的情況下,水梯田陸續棄耕;而民間開始輔導農民以傳統與自然共享的環境經營思維和技術,推動梯田保持現有終年蓄水目標,提高農民注意田中具指標意義生物,並藉以作為未來生態檢核的參考依據,目前田區有超過 500 種物種,更出現健康森林與水域交界地帶的指標生物第二級保育類動物食蟹獴,及稀有昆蟲。

五色鳥

Psilopogon nuchalis

♪ (00:01)起背景持續的鳴唱

台灣特有種。整體亮綠色,頭部有各種不同鮮豔顏色的中大型鳥類。身體粗壯,眼後有黑眉線,喉部有亮黃色斑塊,飛行時為直線前進,不鳴唱時保護色極佳不容易發現。以無脊椎昆蟲為食,會於枯木挖掘樹洞築巢,於平地至中高海拔均可見。鳴唱聲為急促似蛙鳴快速重複的「郭~郭~郭~」聲,聲音非常響亮。

小彎嘴畫眉

Pomatorhinus musicus

♪ (00:2) “國~國~國~””嘎歸~”的雌雄二重唱

台灣特有種。臉部有明顯的黑色小偷眼罩,透過白色眉線的與體下部襯托得更加明顯的中型山鳥。上嘴喙黑色下嘴喙象牙白色,體上部到尾羽棕褐色,胸前有黑色縱斑。平地至低海拔灌叢或樹林可見,通常成對或者小群移動。會發出「國~國~國~」或者「鬼~鬼~鬼~」的鳴唱聲,雌雄鳥也會發出「國~國~國~」「嘎歸~~」的二重唱。鳴叫聲為快速的「歸哩歸哩歸哩」。

綠畫眉

Erpornis zantholeuca

♪ (00:03)背景細微略上揚的鳴唱

頭頂帶有黃綠色冠羽,體上部黃綠色但體下部白色的小型山鳥。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常見,會與其他種類的小型山鳥尤其畫眉混群。鳴唱聲為音調往上升輕快悅耳的「唧唧唧唧」聲,鳴叫聲為帶有濃重鼻音並拉長之「恩恩」聲。

台灣竹雞

Bambusicola sonorivox

♪ (00:08)

台灣特有種。臉部與胸口鼠灰色,其餘帶棕色或黃色的中型雉雞。可於中至低海拔的樹林中發現,通常成對或小群活動。行走的時候有時會發出粗啞類似咳嗽的「咖~咖~咖~咖~」鳴叫聲,鳴唱聲為鳴叫聲後接著嘹亮的「雞!!狗乖~~」,為雄鳥與雌鳥一同發出的二重唱。

紅嘴黑鵯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 (00:26)

紅嘴黑鵯全身僅嘴喙與腳紅色,飛羽外緣白色,使得站立翅膀收攏時呈現灰色色塊。尾羽長,末端成方形略凹。淺山丘陵到山區皆可發現,通常成小群群聚活動,冬季寒冷時會結成大群。鳴唱聲為高亢清脆同時音調高低交錯的「批~伊~批~」聲,有時候會發出貓叫似的鳴叫聲。

松雀鷹

Accipiter virgatus

♪ (00:33)背景中”啾啾啾啾”的鳴叫,也可能是小卷尾模仿

台灣除了大冠鷲最擅鳴的留鳥猛禽。與常見的鳳頭蒼鷹相似,但飛行時翅膀後緣圓凸較不明顯,指叉5枚,停棲時中趾細長,頭頂無冠羽。在中低海拔森林環境可見,不喜於空中盤旋,但停棲時會發出尖細漸快,第一聲拖長的的「啾~~~~啾啾啾啾啾」叫聲。但這個叫聲會被小卷尾以及松鴉模仿,但中氣較不足,且這兩種鳥類通常會發出其他聲音可供區別。

灰喉山椒鳥

Pericrocotus solaris

♪ (00:36)

頭部與喉嚨灰色,身體帶明亮橘色或黃色的小型長尾山鳥。雄鳥體上部到尾羽黑色,翅膀上有橘色斑塊,體下與尾羽下方橘色。雌鳥似雄鳥,但橘色至換成黃色,身體黑色略淡。可於中低海拔的樹林發現,喜愛於樹冠層移動,冬季可成上百隻之大群。鳴叫聲為甜膩高亢的「戲戲戲」哨音,會邊飛邊叫並以大波浪狀飛行。

赤腹松鼠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 (00:42)連續響亮的鳴叫

全身呈灰褐色,腹部為紅棕色,尾巴毛多且蓬鬆,會以雙手捧取食物,並以門牙啃食。廣泛分布於各海拔森林及森林邊緣,適應於闊葉林、針葉林、次生林、果園等棲地。除交配哺乳期外,通常單獨活動。喜歡在樹上活動,有時也會到地面上。

繡眼畫眉

Alcippe morrisonia

♪ (00:54)急促的”西西西”

台灣特有種。頭部灰色帶有明顯白色眼圈的小型山鳥。體上部與體下部淡褐色,喉部至胸口白色,臉部眼先至後頸有一條不明顯的黑色弧線。於平地至高海拔山區皆可發現,通常成小或大群活動,並會與其他山鳥混群。鳴唱聲為婉轉的哨音,最後兩三個音節以拉長帶有鼻音的聲音作結束。鳴叫聲多變,為吵雜的「譏譏譏譏」或輕柔的「西西西」,不熟悉時建議還是以帶有鼻音的鳴唱聲作為判斷之依據。

面天樹蛙

Kurixalus idiootocus

♪ (01:03)

體色褐色或淡褐色,兩眼間具深色橫斑,背部具一枚H或X形斑紋,皮膚粗糙具小疣粒,四肢外側有白色顆粒突出,趾具吸盤有蹼。常見棲息葉面,生殖期間,雄蛙會在夜晚聚集到水邊的草叢或地面鳴叫,叫聲是規律從容的「嗶、嗶、嗶」聲。

黃嘴角鴞

Otus spilocephalus

♪ (01:14)背景較高音的”呼呼”

全身淡褐色的但虹膜亮黃色的中型貓頭鷹。嘴喙為淡黃色,可以相似的領角鴞區分。頭頂與體背顏色較深,下腹部顏色較淺,為中低海拔森林常見的物種,但平地公園不容易發現。鳴唱聲為雙音節不帶鼻音高亢的「呼~呼~」聲,每鳴唱之間有一段暫停,容易與帶鼻音較低沈的灰腳秧雞搞混。

灰腳秧雞

Rallina eurizonoides

♪ (01:18)背景較遠略低沉的”歐歐”聲

台灣山區夜間最容易聽見的秧雞。非常難以觀察,頭部至下胸部紅褐色,體上部與翅膀深灰色,腹部帶黑白縱紋,腳灰色。於中至低海拔均有紀錄,以丘陵與山區較常聽見。春夏季夜間會發出鳴唱聲,也會站立於灌叢或樹林高處鳴唱,為雙音節帶鼻音的「叭~叭」聲,每鳴唱之間有一段暫停,容易與不帶鼻音的黃嘴角鴞搞混。

布氏樹蛙

Polypedates braueri

♪ (01:36)

體長約5到7公分。身體背面為紅褐色、褐色或淺褐色,上唇邊緣為白色,鼓膜上方皮褶為橘紅色,眼鼻線及鼓膜上方皮褶下則有一條黑線。常聚集在地面或水邊的植物體上鳴叫,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如連珠炮般的「搭、搭、搭」,頗具有震撼效果。

褐林鴞

Strix leptogrammica

♪ (01:43)

成鳥全身深褐色,臉部眼盤周圍有粗黑色輪廓,虹膜暗褐色的大型貓頭鷹。臉部無角狀耳羽,體上至尾羽深褐色,體下至尾羽下方淡褐色,帶有粗細不等的細密橫紋。幼鳥頭部較淡,剛離巢的幼鳥為全白色。於中海拔至低海拔森林棲息,夜行性。鳴唱聲為低沈帶韻律但變化較多的「嗚~~呼~」聲,中氣足,與其他體型較小的貓頭鷹有明顯不同。有時會有淒涼緩慢的鳴叫聲。

中國樹蟾

Hyla chinensis

♪ (01:55)

背部綠色,腹部是黃白色,最顯著的特徵是其面部從吻端到眼睛,有一條棕色的過眼帶。是介於蟾蜍和青蛙間的種類,外型像青蛙,卻有和蟾蜍較相似的骨骼結構,是「蛙皮蟾骨」,所以獨立出來稱為樹蟾,喜歡在下雨天唧..唧..的鳴叫所以又被稱為雨怪、雨蛙。